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,監管政策不斷發力,整個金融市場出現了新的動態,債券市場在歷經了大半年的調整之后,未來將如何運行?市場風險潛藏在何處?最近,富榮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王剛建撰文進行了細致分析。
王剛建稱,2014年以來,金融機構的同業杠桿不斷上升,特別是2015年年中開始金融機構加杠桿投資于金融市場、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越來越嚴重。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,推動資金脫虛向實,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,央行調整了貨幣政策基調,并會同銀監會等主要監管機構,出臺一系列的監管政策,至今已取得明顯進展。
在宏觀審慎評估體系連續實施兩個季度后,對銀行的資產負債擴張帶來較大約束,控制了金融機構的同業杠桿總量。2017年上半年,銀行業總資產同比增速收縮為10.78%,較2015-2016年資產增速大幅下降5個百分點,且2017年6月末銀行業總資產較年初僅增長4.36%。
王剛建說,2016年下半年以來,央行持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,2017年上半年繼續穩健偏緊,收縮基礎貨幣供給,“削峰填谷”式流動性管理,使市場維持去杠桿與流動性基本穩定的緊平衡狀態,流動性供應保持穩中有緊的格局。
同時,為維持緊平衡,央行弱化了利率走廊的管理,銀行間回購利率突破利率走廊上限已成為新常態。提高回購市場資金價格波動率后,即使保持較低的價格中樞,杠桿利差已變得極不穩定,金融機構加杠桿成為風險高、管理壓力大的工作。2017年5月份以來,每個月的月中和月末都是資金緊張的節點,機構間質押回購的違約事件已成為市場多發事件。
王剛建提示到,在市場化機制的驅動下,機構博弈動機仍然存在,《資管指導意見》和理財新規尚未出臺,銀監會要求銀行自查和監管檢查后監管完善措施仍未見端倪,銀監會的金融去杠桿監管措施尚在醞釀之中。各地銀監局現場檢查仍未實施,后續還需針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,對存在的監管漏洞可能出臺針對性的監管規則,因此,銀監會此輪對銀行同業業務、理財業務的檢查及規范遠未結束,監管政策仍未落地,對市場的影響尚需觀察。
“對債券市場而言,6月份監管協調加強以來,市場情緒緩和帶來了一波信用債的上漲,但長端利率債收益率受經濟基本面約束未見明顯下行?!蓖鮿偨ㄕf,金融去杠桿已取得初步成效,但去杠桿、緊平衡的政策基調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,部分政策尚未落地,仍需密切關注政策實施對債券市場的不利沖擊。
不過,在“穩中求進”和監管協調加強的前提下,無須過度擔心類似上半年運動式監管帶來的市場沖擊,而主要的風險可能來自市場自身,即由于投資者預期差和市場過度反應情緒帶來的超預期波動。在央行“削峰填谷”式的流動性管理模式下,M2和超儲率都將維持較低的“新常態”,市場的“水”已很淺,冷靜觀察、待時而動為上策。
|
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|